即时新闻:
新闻

潘红:专克疑难积案的法医尖兵

2022年02月18日 08:28     来源: 中国警察网    作者: 闫振宙 李玉秀 程健   
中国警察网 · 闫振宙 李玉秀 程健  |  2022-02-18 08:28

  初见她时,微卷的头发、瘦弱的身板以及眼神里流露出的多愁善感,很难将她与法医联系在一起。但是,讲起破案经历,她却滔滔不绝,眼神里透着刚毅与坚定。

  她善于学习,集刑事侦查、物证鉴定、心理学于一身,在一份份发黄的陈年命案卷宗里查找蛛丝马迹,从一件件尘封多年的物证上寻觅突破口,让一个个逃亡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凶手浮现于茫茫人海。

潘红正在开展检验工作。

  她叫潘红,是甘肃省兰州市公安局七里河分局刑事技术大队警务技术三级主管,一名专克疑难积案的法医尖兵。

  沉浸卷宗获启示

  2012年7月29日凌晨,兰州市七里河区一寺庙内发生一起抢劫杀人案,看护庙宇的老人杜某被人打死在床上。案发后,七里河分局刑侦部门迅速开展案件勘查、调查工作。根据现场勘查,研判认为:嫌疑人应为熟悉庙宇环境之人,且为初犯,年龄在15岁至45岁之间。

  随后的三个多月时间里,刑侦部门抽调20多名精干警力组成专案组,以庙宇为中心,走访排查周边1000多人,对400多人采集指纹,但未能获得有价值线索。多年来,尘封的案卷被多次打开又封存。随着时间的推移,破案希望越来越渺茫,似乎这起案件将要成为“悬案”。

  然而,天不藏奸。

  “云剑-2021”专项行动中,七里河分局全力攻坚命案积案。作为刑事技术民警,潘红与办案民警同步发力,全面梳理历年命案积案,对10余起案件进行“再梳理、再检验、再比对”,对历史遗留的命案积案进行重点攻坚。该案已被纳入再侦范畴。面对这起毫无突破口的陈年命案,潘红调来卷宗,一看就是一周。

  “翻看案卷时,我喜欢把自己当作刑事侦查员,结合现有物证,不断地还原案发经过。”潘红说。一遍又一遍,逐字逐句地阅览和思考,她的脑海中逐渐浮现出了嫌疑人的身影:怀着忐忑的心,翻墙入庙,悄悄推开西侧第一间厢房的窗子,从抽屉里找到了钳子、剪刀、钉子等工具,又潜至第二间厢房,撬开抽屉后没有现金,遂拿起床头挂着的裤子翻摸口袋,不料床上有人且发现了屋内动静,他害怕至极,顺手拿起顶门棍朝着躺着的人头部砸去……

  无数次的设想、推演之后,潘红眼前一亮:“用剪刀撬抽屉,为了发力,大拇指一定会按在转轴处,一旦转轴转动,必定会留下皮肤组织!”这一发现,犹如黑夜里的灯塔,让她瞬间有了方向和希望。

  潘红顾不上吃饭休息,拿起剪刀一头扎到检测仪器前,像生物学家观察细胞一样,耗时一整天,把剪刀的两面仔仔细细观察了一遍。“仔细观察了80多处有痕迹的地方,最终在转轴处发现了用肉眼无法观察到的一点汗液痕迹。”潘红扬着嘴角如是说。也就是这一处用肉眼观察不到的汗液痕迹,潘红成功锁定犯罪嫌疑人魏某。

  据嫌疑人魏某交代,当时自己是某厂的正式员工,因效益不好,连续几个月没发工资,饥肠辘辘,遂起了歹念。案发前一天中午,他四处游荡寻找目标,路过庙宇时饥渴难耐,遂坐在门口休息,杜某看到魏某后从庙里给他取了两个馒头,吃饱肚子的魏某感恩戴德地离开了。回到宿舍后,喝完剩下的半瓶白酒便出门了。他又来到了庙前,此时已是半夜,他翻进庙内,实施了抢劫杀人犯罪。

  虽然排查工作比检测剪刀上的痕迹更苦更累、耗时更多,但潘红只是一句带过。在她眼中,如果让恩将仇报的人逍遥法外,置法律和公理于何地?只要凶手归案,能够告慰死者、维护正义,所有付出都不值一提。

  见疑不放出新招

  2001年6月9日,七里河区西站街道附近发生一起命案,39岁的李某被人在家中杀害。案发后,七里河分局立即成立专案组开展工作。

  20年过去了,分局一代代刑侦人接续开展案件侦破工作,但终因证据有限、科技手段不足,案件久侦未破。只有李某女儿口中的“喜子”这个称呼,被列为犯罪嫌疑人的外号,同当时专案组留下的一张嫌疑人画像一起,刻进了一代代刑侦人的心中。

  “云剑-2021”专项行动中,七里河分局组织专班对此案展开攻坚,潘红作为专班主要成员,结合最新生物检测技术,认真分析研究现场遗留物证。

  一天、两天,一周、一月……在对案发现场遗留的三个啤酒瓶一遍又一遍的检测中,不论是用最新的生物检测技术,还是细之又细的现场物证分析研究,仍旧没能获取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此案检材为20年前的接触类痕迹,严重降解,检验难度非常大。物证上再耗时间已经难有突破,潘红只得再翻案卷。

  “整整20年了,多少优秀的侦查员一遍遍翻阅过案卷,一次次重启过侦查,这个案子,比起魏某的案子,感觉希望更加渺茫。”潘红说,再次翻开发黄的案卷,她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发现一丝一毫有用的线索。

  在数以万计的案卷字词里,潘红没能找出令她柳暗花明的地方,最终跟一句话较上了劲:案发现场的血液有两种血型。

  既然当时的血型分析记录有两种血型,那为什么物证上只能检验到死者的,却检验不到另一人的呢?带着这个疑问,善于学习的潘红翻资料、学方法,终于设计出了最佳的检验方法——多点位、分段分区域检验。

  经过反复认真提取,最终在一个啤酒瓶“脖子”的可疑斑迹处,分析检验出一男性个体DNA分型。潘红几乎喜极而泣,当即将数据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比对。随即,一个名为“张喜”的人DNA分型与之吻合。在铁证面前,犯罪嫌疑人“张喜”如实供述了与死者结伙扒窃,作案后分赃不均,遂持刀杀死同伴的犯罪事实。

  听到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的消息,潘红再也忍不住憋了许久的眼泪。她说:“眼泪流着流着就忍不住哭出了声,最后大哭了一场,才平复了心情。”

  “她前期付出得越多,对案子的期待就越大,积攒了一年的情绪那一刻得以释放。”分局刑事技术大队大队长说,破案时,她跟男子汉一样坚毅,但她也有柔弱的一面。

  人物简介

  潘红,甘肃省兰州市公安局七里河分局警务技术三级主管,从警11年,共受理法医生物物证DNA检验1200余起,涉及检材5600余份,出具无差错检验鉴定书、检验报告千余份。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2次,被评为甘肃省第六届“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在专业期刊发表文章8篇,曾9次被公安部通报表扬并授予“优秀刑事技术民警”称号。

  人物特点

  “择一事”是择己所爱,“终一生”更是责任与坚守。

  人物心声

  勘查好每一个现场、比对好每一起案件、出具好每一份鉴定,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大众点评

  潘红常常废寝忘食,独自在实验室加班加点;为了尽可能还原案件现场,她与办案民警一起讨论案情,不分昼夜,做出了一名刑事技术民警应有的贡献。

  ——兰州市公安局七里河分局刑事技术大队大队长 李天民

  潘红扎根法医岗位,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为一线破案提供重要线索和技术支撑,彰显了“为生者权,为死者言”的职业信念和职业担当。

  ——兰州市公安局七里河分局刑事技术大队教导员 王贤得



责任编辑:高鹏

触屏版 | PC版

© 中国警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