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新闻
公安英模风采录  >  公安楷模  > 正文

朱建民:用生命把人民的安宁扛在肩上

2017年10月09日 12:15     来源: 中国警察网    作者: 赵晓渊   
中国警察网 · 赵晓渊  |  2017-10-09 12:15

   

  朱建民 吉林省吉林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技术大队大队长

  在吉林省吉林市公安局,有一名“拆弹专家”,他的事迹虽没有电影情节的夸张渲染,但危险性却丝毫不弱于电影情节,他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把社会平安的“生命导线”牢牢地拽在自己手里。他就是吉林省吉林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技术大队大队长朱建民。

  从警18年来,朱建民先后成功拆除各类炸弹40余个,转移销毁各类危险爆炸物品80余个,参加重大安检搜爆任务210余次。曾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先后荣获全国第六届“中国正义人物”、吉林省“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

  转业不转志,退伍不褪色

  1999年,刚从部队转业的朱建民的档案就被吉林市公安局领导发现,“我大学学的就是工兵爆破专业,和地雷、炸弹打了很多年交道,领导就问我能不能做排爆工作。”朱建民回忆道。对此,一开始朱建民也有过犹豫。但作为一名军人,朱建民一直要求自己“转业不转志,退伍不褪色”,既然人民需要,就必须要上。所以他就下定决心做排爆工作。

  为了不让家人担心自己,朱建民在工作的前十年都瞒着妻子,“我只是告诉她我做特警,直到偶然一次机会,妻子才从同事那里得知我做的是排爆工作。”朱建民说,“妻子也曾反对过很多次,但我十分坚持,她也就没有再劝我,只是每次我执行任务时,都一遍遍地嘱咐我要小心谨慎。”

  勤学苦练造就“拆弹专家”

  为了积累经验,朱建民在国内外网站上查阅资料,搜集各种排爆案例。同时朱建民和全国400余名排爆警察建立了微信群,在群里讨论分析各自拆除爆破物的案例,大家一起交流经验。

  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朱建民和同事们每完成一次任务,都会开会讨论,并做出炸弹模型,对照模型研究炸弹的缺陷。同时,朱建民还会组织同事们进行实战演习,一对一对抗,一人造爆炸物模型,一人负责拆除。为了提高难度,我们每一个爆炸物模型都设置了两套甚至三套起爆装置。除了技巧和经验的锻炼,心理素质同样很重要。朱建民经常告诫同事们做排爆工作一定要冷静谨慎,不能胆怯或冲动。

  “我把炸弹抱在怀里一个小时”

  在朱建民18年的排爆工作生涯中,他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每一次,他都用技术和勇气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2002年5月,在吉林市区某综合楼内发现一枚炸弹。到达现场后,朱建民发现该炸弹定时器时间还剩不足5分钟,情况十分危急。“当时我们的排爆装备还不够完善,只能穿着防弹背心上去。”朱建民回忆道,“我剪断了定时器的导线,倒计时停了下来,但我的经验和直觉告诉我,这枚炸弹可能还有其他起爆装置,必须转移野外处置。”没有多想,朱建民小心地搬起炸弹,用身体做缓冲和同事驾车将炸弹运往野外。“当时,为了防止车辆颠簸引爆炸弹,我全程把炸弹抱在怀里。”到了指定地点,朱建明让同事赶紧离开,然后一点点将炸弹拆除。“在车上抱着炸弹,是我人生记忆最长的1个小时。”朱建民说。

  2007年10月,吉林市某工地发现日军遗留炮弹。炮弹年代久远,引信保险解脱,只要摩擦撞击或断裂,就会爆炸。炮弹在2米深的坑底,铁器锐器不能用。朱建民用木棍、双手一点点清理土层,将一枚枚炮弹送到专业排爆车上,7个小时时间里一共清理出各类型炮弹36枚。“附近全是居民区,直到把全部炮弹拉到野外销毁,大家悬着的心才终于落了地。”朱建民回忆道。

  “只要人民需要,我责无旁贷”

  “每一次穿上防爆服后,整个人感觉和外界彻底隔离了,世界一片寂静,只有我和一枚随时会引爆的炸弹,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觉得十分孤独,心里也会有恐惧和焦躁。”朱建民说,“但人民把平安的希望交给我,社会把安宁的重托交给我,我就要将人民警察的使命坚定不移地扛在肩上。”

  凭着高超的技术和过硬的心理素质,朱建民已在排爆岗位上干了18年,处置炸弹120余枚、参与重大安检搜爆任务210余次,无一失手。很多人问过朱建民:“排爆工作是与死神共舞的职业,如果再有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你还会做这样的选择吗?”每一次朱建民都坚定地回答:“只要人民需要,我责无旁贷!”



触屏版 | PC版

© 中国警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