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新闻

李健:17本笔记记录“小镇警事”

2021年12月28日 13:58     来源: 中国警察网    作者: 赵家新 应学良 蔡菡   
中国警察网 · 赵家新 应学良 蔡菡  |  2021-12-28 13:58

  人物简介

  李健,32岁,江苏省徐州市公安局铜山分局茅村派出所副所长。从警7年多,和民警一起侦破200余起民生小案,抓获犯罪嫌疑人近400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760多件,连续4年被徐州市公安局评为“人民满意警察”,获得嘉奖6次。

  人物特点

  低调实干很细心,执法办案善琢磨。

  人物心声

  以民之心度事,不忘初心行事。

  大众点评

  李健把每件民生小案放在心头、扛在肩上,用一言一行让执法办案更有人情味,让纠纷化解更加有温度,始终给群众看得见的安全感。

  ——徐州市公安局铜山分局茅村派出所所长王卫杰

  李警官待人很亲切,经常看到他与村民拉家常,处理邻里纠纷也很有办法,村民们都很佩服他。

  ——徐州市铜山区茅村镇班山村村民倪爱忠

  “没想到俺家丢了几块电瓶,李警官那么上心,两天就把盗贼抓到了!”11月5日,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留武村居民任美玲敲锣打鼓将一面锦旗送到茅村派出所,感谢副所长李健帮助找回了电动三轮车电瓶。李健分管派出所办案工作,因擅长侦破民生小案、化解矛盾纠纷,被群众称为“办案能手”。

李健在写工作笔记。蔡菡摄

  邻居因宅基地发生斗殴、电动三轮车电瓶夜间被盗、居民家禽白天被“顺手牵羊”……参警7年多,32岁的李健坚持记录了17本“小镇警事”笔记,在他心里,一起起民生小案背后关联的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只有办好每起小案,才能服务大民生。

  把每起警情和案件“立项”

  李健的办公桌抽屉里,装满了他的“小镇警事”笔记。

  7年多来,李健一直是自己“警务项目”的运营总监,他将每起案件、每个警情都当作一个“项目”去处理,分为立项、监理、全过程跟踪和事后总结,全部完成的才能打“勾”。他工作中的想法、思路、经验和得失都记录在本子上,形成了针对矛盾纠纷、安全生产、救助类警情和民生案件的12种解题思路。“小镇警事”笔记被同事们戏称为“李健秘籍”,为基层公安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茅村派出所每逢晨会,只要有办案警组遇到难题,大家就会把求助的目光投向李健的“小镇警事”笔记,基本都能找到行之有效的“解题思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纸质笔记我每天睡前会翻一翻,有时就是在这样的翻找中就找到了工作的切入点。”李健说。

  8月12日,居民王某报警称被她的丈夫家暴。李健到达现场后,王某竟为其丈夫求情,说不需要处理了,已和丈夫和好如初。回到所里,李健随手记下了这个事情。四五天后,李健再翻看笔记,觉得对当时一些生活场景的记录有些疑虑。

  带着疑问,李健多次到报警人居住地查看,敏锐地发现王某房前垃圾袋中有几张带血的卫生纸。随后,李健不动声色地深入调查,重新查看报警记录、执法记录仪接处警记录、王某的家庭信息……一条条零碎的信息在李健的笔记中拼凑成完整的案情材料。

  “放心,我一定会给你一个交待!”面对顾虑重重的王某,李健和村妇女主任一起做思想工作,王某最终承认多次被丈夫家暴而不敢发声,并在丈夫的逼迫下为其求情的苦衷。最终,王某的丈夫受到了应有的处罚。

  “李健办案暖到了群众心坎里,村民有‘难言之隐’都愿意跟他说。”茅村派出所教导员赵雷说。

  带伤蹲守为群众“排雷”

  “站不住我还能蹲着,没事,继续蹲守。”今年6月,在忍着伤痛拆除一辆流动加油车时,李健在第17本“小镇警事”笔记第1页这样写道。

  6月20日,做完手术第3天,李健没等伤处拆线就回到工作岗位。因为他心里记挂的那个线索源头有了“动静”。

  小案件连着大民生。从6月上旬开始,茅村派出所两次接到群众关于“黑加油车”的举报。在持续高温的状态下,“黑加油车”就像隐藏的“地雷”,一旦发生事故,就会严重危害群众的生命安全。“一天不排除隐患,老百姓一天就不安心,必须尽快抓到他!”夜里,李健在办公室勾勾画画,小张家村、郑徐高铁专线……找寻嫌疑车辆最有可能出现的位置。

  在没有车辆行踪的情况下,李健决定采取蹲守的方式,把嫌疑人揪出来。有伤在身的李健只能半跪甚至蹲在车里,成了名副其实的“蹲守”。

  李健一“蹲”就是两天,吃饭休息都在点上,最终将嫌疑人成功抓获,查获私自改装的厢式货车,内有成品油21吨,且离铁路道口仅20米。任务顺利完成,同事却发现李健由于蹲着太久伤口已经裂开,整个裤腿都被血水浸透。

  “存放油的村老年人和小孩占40%以上,改装的‘黑加油车’就像‘地雷’,必须尽快铲除安全隐患!”7月9日,辖区居民宋福侠捧着一包外敷中药来到派出所,她说中药是乡亲们送给李健的,因为他帮村民排除了“地雷”,祝愿他身体早日康复。

  带着感情和温度办案,是李健坚守的工作准则。李健带领警组一年主办案件30余起,7年共处理犯罪嫌疑人近400名,为茅村镇企业和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80万元。

  用“代入感”侦办民生小案

  “代入感”,是出现在李健“小镇警事”笔记中最多的词汇。“面对受害群众,我把自己当成‘负能量转化机’,让群众在每一次接触中,感受我们理解和信任的正向反馈。”李健说。

  去年7月的一天,天气炎热。李健接到群众报警,一位骑三轮车卖葡萄的七旬老人的钱包被盗,钱包里的763元是老人连续数日卖葡萄的辛苦钱。李健迅速赶到现场,看到的是老人坐在路边伤心地抹泪,葡萄散落一地。这是那段时间第三起针对老年人的盗窃案。此前两起案件李健正在侦办。握着李健的手,老人的泪眼中满是对民警的期盼。

  “如芒在背,誓破此案!”从那天起,李健吃住在所里,一帧一帧地查看监控视频,一遍一遍地研判信息。他走访20多人、梳理70多条线索、分析10多条重点线索的疑问点,终于在20天后锁定嫌疑人张某,将其抓捕归案。原来,张某身体患有慢性疾病,因经济贫困便动起了盗窃老人财物的“歪脑筋”。

  在讯问室,李健推心置腹地与张某沟通,告诉他这些钱是老人辛苦挣来的血汗钱,甚至说自己可以出钱先把他的医药费垫上。“我犯了错误,李警官还热心帮助,让我迷途知返……”张某惭愧地掩面痛哭,并向李健保证绝对不会再做这种事。没过几天,张某的家属带着763元来到茅村派出所,郑重地委托李健代他们全家向老人道歉。

  李健用“代入感”办好每一起民生小案,让受害群众和嫌疑人都收到了正向反馈,全因李健“我中有你,我就是你”的工作方法。这也是李健7年多来总结出的“办案秘诀”。“始终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李健既是群众的贴心人,也是全局青年民警的标杆。”铜山分局政委赵建松说。



触屏版 | PC版

© 中国警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