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他来到了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喀喇昆仑高原戍边。参与高原救援,与死神竞速;实施边境抓捕,与不法分子生死较量;帮扶辖区群众,与他们结下深情厚谊……23年光阴倏忽而过,他把最好的年华留在了祖国的边境线上。
他就是2024“最美基层民警”、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喀什边境管理支队执法调查队政治教导员陈畅。
陈畅看望慰问辖区孤寡老人。(资料图片)
在平均海拔3500米的喀喇昆仑深处,条件十分艰苦,除了生命力极其顽强的高原红柳,几乎见不到其他植物。陈畅刚刚参加工作就来到位于新藏线160公里处的库地边境检查站,那里是进出新疆叶城和西藏阿里的咽喉要道,辖区还有多处通往边境的山口,检查站的作用十分重要。
那时,库地边境检查站硬件条件较差:住在宿营车里,无电、无暖气、无网络信号,洗澡需要用煤炉子烧水……陈畅在零下20摄氏度的气温下站岗执勤,几乎被冻成了“冰雕”。
陈畅就像高原红柳一样,坚守,坚守,还是坚守。
“‘与海拔比高度、与风沙比坚韧、与雪山比纯洁’是我们的座右铭。”陈畅说。他用脚步丈量那些网络信号无法抵达的地方,矢志践行守护祖国边疆的庄严承诺。
在库地边境检查站,陈畅每天要查验来往人员的通行证,并检查是否携带违禁物品。随着新藏公路旅游线路的开发,往来人员更加复杂,查缉工作变得愈加重要。
除了查缉工作,陈畅和战友还曾多次直面危险时刻。2013年4月21日,陈畅接到一伙不法分子企图从库地边境检查站辖区越境外逃的消息,他立即带队开展边境抓捕。
凌晨5时许,冰天雪地、寒风似刀,陈畅带领战友前往边境区域拦截不法分子。在抓捕现场,不法分子负隅顽抗,向陈畅等人投掷自制炸弹,为了保护战友,陈畅的手和脚多处被灼伤。但他依旧冲锋在前,组织战友实施反击,成功抓获了不法分子。
英勇、果敢、机智,临危不惧、能打胜仗——这是战友们对陈畅的评价。这些年,陈畅和战友们团结协作,认真检查过往人员和车辆,查获了一大批危爆物品。
新藏线路况复杂,容易发生各类突发事件和交通事故。旅客一旦发生意外,库地边境检查站几乎是他们唯一可求助的地方。为此,陈畅带领战友总结经验,将检查站打造成了高原上的“生命救助站”。
2011年3月,一辆载有30名乘客的大客车在新藏线220公里处侧翻下悬崖,受伤乘客需要尽快转运救治。陈畅在海拔超过4500米的高原上往来奔走,指挥救援、运送伤员,严重的高原反应使他呕吐不止。
这样的救援行动还有很多。据统计,陈畅累计带队参加高原抢险救援320余起,救助车祸受伤人员770余名,挽回经济损失670余万元。
不仅积极开展救助救援,陈畅还积极服务群众,为百姓排忧解难。
辖区老人努尔阿吉常年患病,两个儿子没有工作,生活没有保障。陈畅了解情况后,经常自费购买大米、面粉等生活物资送给老人,力所能及地提供各种帮助。他还鼓励老人的儿子加入护边员队伍。老人家庭有了稳定收入,日子越过越好。
23年来,陈畅走访群众7900余人次,解决群众困难800余件;23年来,陈畅不仅带领战友守护了边境平安稳定,还用双手让这里焕发出勃勃生机:他们自己动手发电、搞种植、建营房……如今,营区盖起了一幢4层楼房,民警用上了长明电,喝上了自来水,查缉设备也实现了智能化。
“我愿做一棵高原红柳,扎根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陈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