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我的注意力都在如何制伏犯罪嫌疑人上,完全没意识到自己被刺中。”3月12日,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公安局本号派出所内,23岁的民警王宇熙低头整理案卷时,胸口的绷带痕迹若隐若现。一个多月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抓捕,让这位当时刚穿上警服不久的年轻人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
2024年,王宇熙从云南警官学院毕业,同年11月成为陵水黎族自治县公安局本号派出所民警。身高1米89的他,说话时总是憨厚地笑。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看似腼腆的大男孩,却在关键时刻展现出非凡的勇气。
3月4日,伤愈归队的王宇熙立即投入工作,走进辖区村镇,向群众宣传反诈知识。林培 摄
生死时速——省道上的惊险抓捕
1月23日8时6分,海南省公安厅110接警中心的紧急指令打破了小镇的宁静:本号镇什坡村发生持刀杀人案,立即抓捕犯罪嫌疑人王某。接到指令后,本号派出所所长郭三军立即带领王宇熙等人驱车赶往现场。
警车在薄雾笼罩的215省道上疾速前进,轮胎碾过潮湿的路面发出沙沙声响。坐在警车上的王宇熙,时刻保持着高度警惕,目光敏锐地观察着四周。8时17分,王宇熙视线定格在对向车道的一辆摩托车上,摩托车驾驶员的体貌特征与报案人描述的犯罪嫌疑人王某高度吻合。
“截住他!”车内民警齐声高喊。刺耳的刹车声中,警车在路面上甩出一道U形胎痕。犯罪嫌疑人见状猛拧油门疯狂逃窜,摩托车在湿滑路面上蛇形摇摆。民警连续三次喊话警告,犯罪嫌疑人充耳不闻!
“快!前面弯道逼停!”王宇熙的喊声穿透引擎轰鸣。两车并行的瞬间,金属碰撞声骤然炸响。犯罪嫌疑人驾驶摩托车栽入路旁水沟,警车车窗玻璃应声碎裂。未等车辆停稳,坐在驾驶座后方的王宇熙已推门冲出。犯罪嫌疑人弃车逃窜不足10米,便被这个年轻警察截住去路。面对挥舞着30厘米尖刀的歹徒,王宇熙用警棍格挡,与其进行着激烈的近身缠斗。
“搏斗时,我感觉胸口被顶了几下,但顾不上疼,一心想要抓捕他。”王宇熙事后回忆。此时,郭三军带着其他民警迅速围上来。犯罪嫌疑人见状立即甩脱王宇熙继续逃跑,但王宇熙紧追不放。追出几米后,王宇熙感到胸部不适,用手一摸,发现警服右胸位置已被鲜血浸透!即便如此,王宇熙也不曾退后半步。
情况紧急,郭三军一边鸣枪示警,一边组织现场民警分头行动:一组继续追捕,另一组紧急联络120。
全力守护——手术台上与死神搏斗
8时34分,陵水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接到“警察重伤”警报。陵水县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于玉涛迅速赶到现场。当掀开王宇熙浸透鲜血的警服时,他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王宇熙受伤严重,胸部有三个伤口,其中一个伤口深达6厘米,紧靠胸部大动脉,极易导致失血性休克,非常危险!”医院迅速开通绿色通道,紧急安排手术救治。手术室内,医生从王宇熙右侧胸腔里引出400毫升鲜血。海南省副省长、公安厅厅长蔡朝晖高度重视,协调全省顶尖医疗资源倾力支援,全力以赴挽救王宇熙的生命。
王宇熙在手术台上与死神搏斗的同时,陵水县公安局调集精干警力,对犯罪嫌疑人展开了地毯式搜捕。当日11时许,藏匿在灌木丛中的犯罪嫌疑人王某被抓获。捷报传回医院时,刚脱离危险的王宇熙尚在昏迷中。1月24日,他被转往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接受治疗。同一天,海南省公安厅启动即时表彰程序,对王宇熙开展评功授奖工作。
1月26日,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奖励条令》规定,经海南省公安厅党委批准,王宇熙被荣记个人二等功。省公安厅政治部主要负责同志上门送奖,现场宣读了海南省公安厅《关于给王宇熙同志记个人二等功的命令》,表彰他在面对突发案事件时,临危不惧、不怕牺牲、果断处置,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初心如磐——疤痕“勋章”见证忠诚
在三亚海棠湾的病房里,父亲王耀全粗糙的手掌抚过儿子王宇熙胸前的绷带。这位来自云南一家食品厂的普通工人直至此时才第一次听说,儿子在警校时总是主动加练抓捕技巧,只因“要对得起这身警服”。
母亲李月佳翻出手机里的视频:画面中初次穿上警服的王宇熙挺直脊梁敬礼,背景音里传来他带着笑意的“妈,你看帅不帅”。这位从小观看《重案六组》《白夜追凶》长大的警察,用行动践行了儿时的英雄梦。“宇熙说当警察就要有牺牲的准备。我心疼,但更骄傲。”李月佳抹着眼泪说。
3月的陵水街头,木棉树绽开火红的花朵。目前已康复归队的王宇熙继续着日常工作。他的工作日志这样记录着:入职不到两个月,参与办理刑事案件1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办理行政案件40起、查处违法人员31名,打掉电动车盗窃团伙1个。数字背后还有更多温暖细节:找回迷路老人儿童5名,寻回群众遗失物品1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9起,劝导6名不良少年重返校园。云南警官学院赵紫东老师提及王宇熙时感慨地说:“毕业前,他说能守护百姓平安就是最大荣誉。”
如今,王宇熙右胸上的疤痕成为他的一枚特殊勋章。当被问及是否后悔冲上前时,这个爱笑的年轻人眼神坚定:“如果重来一次,我还是会冲上去。当警察的,哪能看着坏人从眼前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