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士涛与警犬在一起。叶诚 摄
个人简介:何士涛,男,汉族,44岁,中共党员,2003年11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福建省福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四大队教导员,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获得个人嘉奖4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
过去的21年里,福建省福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四大队教导员何士涛一直从事警犬技术工作。这21年,福州警犬技术高速发展,何士涛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同时也是“不怕苦、不怕脏、不怕难”的福州警犬队精神的传承者。21年来,他携警犬并肩作战,出色完成了多项重大活动安保任务,多次参与重大案件侦破,为警犬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何士涛与警犬的缘分,早在童年就埋下了种子。填报高考志愿时,他不假思索地填报了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警犬技术专业。如愿以后,何士涛把对犬的热爱转化为系统的专业钻研。别人眼中枯燥的训练课程,他却乐在其中。直至毕业,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2006年,何士涛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首次重要挑战,受命训练一只名叫“布布”的宠物犬。不少人断言:“这种犬不可能成为警犬。”何士涛却不信邪,每天早出晚归,从“坐”“卧”等基础指令开始,一个动作重复上千次。最终,“布布”不仅通过警犬考核,更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安保工作中大放异彩,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可以说,执着贯穿了何士涛的整个职业生涯。2015年担任警犬队负责人后,何士涛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警犬技术水平。针对福州三面环山、开展搜捕工作难度大的实际情况,他提出了使用无人机空中搜查、热成像设备据高点排查、警犬重点抓捕的搜捕模式,并应用于实战中。同时,根据警犬使用的变化,他还创新提出“高条件训练、低条件使用”“做大搜爆犬、做强血迹搜索犬、做精追踪犬”等理念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确保了用则能战、战则起效。
“有时候带犬去参加比赛,他即使没有同行,也会要求我们把训练内容拍下来发给他,他会逐一点评。”2021年才参加工作的训导员丁祥锋说。“警犬训导是一个经验性很强的社会实践科目,我们需要随时总结和整改。”何士涛说道。不管多忙,他每周都坚持查看队里每位带犬训导员的训练日志,并附上点评,通过持续复盘分析,帮助队员解决实际问题。
警犬训导工作的艰苦常人难以想象,训练时摔伤、被警犬咬伤,都是家常便饭。从事警犬训导工作至今,何士涛曾被警犬咬伤5次,留下伤疤3处。但在何士涛看来,比身体伤痛更具挑战的是,根据犬只个体差异不断调整训练方案的“推倒重建”过程,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心智。何士涛说:“提升警犬技术水平,没有终点。”